9月20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涂附磨具分会专家委员会在广东惠州举行2016年年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专家委员。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当选委员、郑州威源新材料公司创始人、第三代锆刚玉发明人王胜国。王胜国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从事高分子物理研究;2002-2007年,服务于3M中国有限公司,从事磨料与胶黏剂的研究;2011年发明世界领先的锆刚玉快速冷却技术,在第三代锆刚玉磨料的创新与运用等方面颇有建树。
王胜国
记者:去年11月,你在郑州国际三磨展涂附磨具国际论坛上的报告《第三代锆刚玉磨料的创新与运用》,很受业内的欢迎和重视。在磨料与胶黏剂等方面的研究,你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这次新当选涂附磨具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我们都很高兴。你的专业知识很丰富,思路很活跃,是很新潮的人。今天我们采访你,希望能结合《中国制造2025》,讲些新潮的事情,比如说行业的转型升级,或行业五到十年的发展趋势。
王胜国:可以。我讲新潮一点的,还是离不开《中国制造2025》,主要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转型。我的研究课题锆刚玉和陶瓷刚玉与传统电熔刚玉比较是非常创新的产品,国内同行虽然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过类似研究,但基本没有商业化生产。锆刚玉磨料我们已经在2013年成功商业化生产,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已经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认可。陶瓷刚玉磨料将于白鸽搬迁至荥阳新厂后量产。在这些磨料的研究与运用方面,我们应该是世界领先的,仅次于美国3M公司。比如陶瓷刚玉,3M是最领先最创新的,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发明和推广陶瓷刚玉磨料的,2009年发明的第2代陶瓷刚玉更是磨料磨具行业划时代的技术革命。由于研发投入与3M的差距巨大,虽然我们也发明了1些新技术,比第1代陶瓷刚玉有了一些提高,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在创新性上和3M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不过有些方面,我们比美国同行还要先进。未来几年,行业一定会出现划时代的产品,国产陶瓷刚玉磨料产品的问世和推广,会引发磨料磨具行业的技术和市场革命,五到十年行业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能过剩是自由竞争的结果,自由竞争最大的缺点是资源没办法统一调配,整个行业都在做加法而不是乘法。
记者: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行业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产量达到世界了第一。主要靠的是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或自主研发上新生产线,扩大产能。目前行业竞争加剧,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请谈谈这里面的问题。
王胜国:中国工业其实是在走美国的老路,这也是大家认同的。我们知道美国涂附磨具行业在50年前也有很多企业,由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现在美国只有两家大企业做涂附磨具,一家是3M,一家是圣戈班,其他的占不到15%。我认为我们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美国过去走过的路。3M涂附磨具业务是靠自身增长,不断地研发新产品,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所以3M 涂附磨具业务不断成长;另外一家圣戈班主要靠并购,以此扩大自己的规模。美国现在只剩这两家生产型公司,从过去的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现在的垄断阶段。
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经历两个阶段:一个是自由竞争时期,一个是垄断时期。两个时期各有优劣,自由竞争时期,大家都可以发展。我们现在涂附磨具行业垄断程度不高,尚处于自由竞争时期。但就涂附磨具制造企业来说,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前10家的产值占了90%的市场份额。但相对国内其他我们还算好的,民企占了80%以上市场份额,还属于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最大的缺点是,你的资源没办法统一调配,所以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作用不会很大。建国后前30年的历史,主要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有计划经济的好处,它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自由竞争很难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前,第二砂轮厂等国企一统天下,也有很多优势。二砂当年发明很多划时代的产品,比如70年代发明的镨钕刚玉,虽然至今没有量产,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稀土对氧化铝磨料具有改进左右,3M在80年代才发明稀土改性的陶瓷刚玉,所以镨钕刚玉也是划时代的产品,只不过当时是文革时期,没有集中精力研究下去,这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案例。就是可以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资源开发项目,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而国内的民营企业,除了80年代以树脂胶替代动物胶做砂布的技术创新外,几乎都是照抄照搬,没有创新。
自由竞争都是为了生存,所以整个行业都是做加法而不是做乘法,大家在不停地上生产线,但产品质量没有提升,只是单纯上产品,而市场需求是一定的,这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现在从上到下都在讲去产能,其他行业是国企垄断形成的,我们行业却是民企自由竞争的结果。在民企自由竞争的市场,没有办法统一资源,也没有办法统一调配。比如知道产能过剩了,正常情况下,理智的投资人就不会再投资了。但如果行业企业领导不理智,会继续投资。本来计划经济、半计划经济时期,新上项目,发改委都会审批的,重复引进的可以不准予通过。
记者:近两年国家实行行政改革,取消了一部分审批权,政府的一些行政管理职能由行业协会承担,但行业协会没有执行权,所以造成行业产能失控。
王胜国:行业协会应当是控制产能过剩很好的工具。国外为什么很少有恶性竞争?就是它有行业协会或行业商会,来对大家进行调控,不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使得大家都没钱赚。我们国家虽然有很多的行业协会,但行业协会职能还不完善。要一个行业真正健康发展,就不应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产生的低端化、同质化和产能过剩等问题,需要由行业协会来调控。大家既然加入了这个协会,就要赋予协会执行权。大家拼价格拼得这么厉害,缺乏约束,没有把行业协会当成有执行力的组织。大家都知道行业要调整,行业协会无法调控,那最后的结果只能导致像美国涂附磨具行业一样,优胜劣汰,最后形成垄断了。
我们不希望像美国那样的垄断,我们希望像欧洲那样,通过行业协会来调整。欧洲国家的公司不会造成产能过剩,彼此都能通过协会来协调。但是我们中国很难能做到,那么多民企,都牵扯到各自的利益,国家取消了审批权,行业协会没有执行权,所以造成行业产能失控。产能过剩其实是低端产品过剩,结构性过剩。高端产品做不了,比如说使用量很大的薄膜砂纸做不了,C型纸也做不了。C型纸全世界的需求量量差不多有1亿平方米,超过中国纸基产量的一半。这些打磨汽车用的产品,国内做的质量都不行,主要靠进口,这就是结构性过剩。还有许多高档产品,国内都不会做,或是做的不够好。低端产品拼得一塌糊涂,高端产品不会做,大家都在做加法,拼命上生产线,而不是开发新产品、新项目,去做“乘法”,产能过剩就是这样产生的。就像过去的软布,现在的锆刚玉砂带,国内厂家都拼的一塌糊涂,几乎没有利润了。
我个人觉得现在产能过剩主要是在布基产品上。布基产品的产能过剩估计已超过需求的50%。如果过几年出现国产陶瓷刚玉砂带,一条砂带能顶现有五条砂带用,那么现在产能就超过五倍需求了,布基砂带就几乎不能做了。所以我觉得行业里的老板一定要有远见来未雨绸缪,因为你是领导,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以前外企有三个标准来评价领导的水平:一是远见卓识,你能预见到未来,并对未来做好准备,这是最重要的能力;二是敬业,自己当老板肯定要敬业吧?大家都指望你发薪水的,不能像打工的一样做天和尚撞天钟;三是管理水平。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远见卓识,能预见要发生什么,你才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调结构去产能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提前预知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样就不会面对突然的变化,来不及转型升级。
记者:目前国家一直在强调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行业这个问题也相当严重,你怎么看待?
王胜国:产能过剩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国外现在已很少用传统磨料生产产品。将来的布基产品,磨削性能会提升3~5倍的,现在其实3M已经在大力推广Cubitron II砂带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像汽车一定会替代马车,高铁替代普通列车,谁也挡不住。三年内,划时代的新产品砂带就会完全替代老产品,K51等老产品将不复存在。
这个划时代的产品,将是对整个系统的综合颠覆。粘结剂会是全新的,布基的处理方法是全新的;磨料是全新的,肯定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质量虽然比美国第2代陶瓷刚玉砂带差,但是价格会很吸引人。
目前国内棕刚玉年产量180万吨,产能是300万吨。如果国产陶瓷刚玉量产,棕刚玉的产能会更加过剩。新陶瓷刚玉和电熔微晶刚玉的出现,对现有市场将产生很大的冲击,再大的产能都没有意义了。同样的事情在美国30年前就发生过。我们不需要有预见未来的能力,美国的过去其实就是我们的未来。目前美国几乎很少用传统磨料做产品了,欧洲也是这样。所以整个行业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制造2025”说要调结构去产能,我们行业同样需要调结构去产能。磨料需要怎么多吗?应该砍掉一半;制造线需要那么多吗?K51等低端产品需要那么多吗?有创新能力就起来,没有创新能力就被淘汰;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也必将被淘汰,必须这样做才符合制造2025的要求,这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去掉的那些产能,那些就业人员怎么办?所以必须要提前预知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去转方向,这样就不会面对突然发生的变化,来不及去转型升级。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提前把行业将发生技术革新的消息传递给同行,让大家有个思想准备。在行业私下我都说过好多次了,大家理解不同,还以为技术革新一定是国外公司引领的,其实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我们的技术革新能力也是很强的,已经具备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能力。
记者:请具体谈一下这个划时代的产品,比如说它产生于锆刚玉产品?或者是陶瓷刚玉产品吗?
王胜国:划时代的产品不局限于某一个产品,而是在新材料、新工艺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颠覆性的产品。比如现在的陶瓷刚玉,国外公司每平米卖到200~300元,没法取代传统的棕刚玉,只能在高端应用。但假如我们把国外的陶瓷刚玉砂带卖到100元,20元的棕刚玉就不好做了;假如我们卖到60元呢?棕刚玉还会有市场吗?可能被替代掉了。所以布基再上产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棕刚玉再上产能更没有意义了。当然做碳化硅磨料磨具还能生存和发展,它不可能被陶瓷刚玉或者锆刚玉取代,物化性能完全不同。做纸基的也能继续发展;锆刚玉没法代替棕刚玉,因为锆刚玉要在特定的压力、特定的磨削速度下才能起作用。但是陶瓷刚玉几乎能完全代替棕刚玉,当然限150#以粗,细的压力不够陶瓷刚玉也无法自锐。所以做粗粒度的大磨削量的产品将来要转型,不过近期3M发明的革命性的新产品Cubitron II,在220目和棕刚玉比,性能也大大提升,这个就克服了原先细粒度砂带压力小,陶瓷刚玉磨料发挥不出优势的缺点。
划时代的产品你也可以做,就是把现有产品所有的缺点都找出来,怎么去克服就可以了。但是很多人看不到其缺点,没办法提出解决方案,那就没办法创新。
记者:做加法相对容易,做乘法是要创新的,需要高素质人才,要有技术支撑,还要有思路。能否从具体的产品来谈一下创新问题?
王胜国:这么多年来,我们行业走了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克隆模仿→自主研发→技术合作的道路。加法做久、做顺了,就没人想去做乘法了。大家都知道3M创新产品多,其实他们的创新模式也是和商学院教的差不多的,他们的创新系统比商学院教条理论更实用而已。其实划时代的产品你也可以做,就是把产品所有的缺点都找出来,怎么去克服就可以了。但是很多人看不到产品的缺点,没办法提出解决方案,那就不可能创新。比如堆积磨料,我们认为堆积磨料无法取代传统细粒度砂带。因为堆积磨料有致命的缺陷:首先是光洁度不够。堆积磨料的用途是细粒度,细粒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是光洁度。但是堆积磨料的光洁度还是达不到单层砂纸的光洁度。因为单层砂纸是静电植砂,每个砂都是立起来的,所以它的光洁是一致的。堆积磨料是把很多磨料用酚醛树脂粘结剂粘起来的,没有静电植砂那样磨料是定向的,哪个方向都有,光洁度不一致。这个缺陷使它不能大规模使用。否则的话,哪里还有静电植砂的细粒度砂带?早就被堆积磨料的重力植砂取代了。
分析了堆积磨料的这些致命缺陷,就可以开发一种全新的产品顶替它。把它所有的缺点都克服掉,就能做成光洁度很好的产品。我们行业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根据客户需要设计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就是创新力,大家乐意做的是将一条生产线变成两条生产线、三条生产线,从不考虑要去做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真正的创新人才,是什么都懂的百科全书的人物。如果只懂一个点,是没法全面突破的。
记者:技术创新一是机制二是人才,最关键的是人才。我们这个行业太缺乏人才了,尤其是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谈一下创新人才所具备哪些条件?
王胜国:像3M这样的公司,它的技术人员分四个层次:技术员、工程师、专家和科学家。他们科学家的水平比可能比中科院院士的水平还高,基本都是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很多技术都通,找到技术的突破点时就集中精力钻研下去。真正的创新人才,应该是什么都懂一点的百科全书的人才。如果只懂1点或者1线,技术是没法创新的。 在未来的10-20年,涂附磨具行业在国际上有没有竞争力,取决于我们能否持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
我觉得只有像外企的工资待遇与生存环境,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外企允许你坐冷板凳,3M发明报事贴的那位科学家,也是坐了多年的冷板凳才最后一鸣惊人。但在我们国内企业,可能还做不到。在国企搞研发很难,民企就更难了,因为我们没有这种机制,所以很难出现复合型的高端人才。但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去设置这种机制和环境。
大家知道我很喜欢看书,这是外企形成的习惯,无论在高铁上、飞机上,随身都带着电子书。中文英文版的都看,每周至少要读一本。做涂附磨具的不能只懂得本行业,不熟悉上下游,磨料、树脂不熟悉,磨削运用不熟悉,那么在产品创新上就很局限了。经常学习,看的东西就多,把知识串起来,思路就打开了。我看砂布不是把它看成涂附磨具,而是把它当做材料去研究,每个材料达到最佳性能就可以了。不要抄人家,一定要跳出这个框架来做,只有跳出框架才有可能能创新。一个困扰这个行业几十年的问题,当你跳出这个行业站到其他行业的角度看,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的锆刚玉磨料为什么比别人做得好?就是我们跳出了磨料这个框架。别人把它当磨料做,我们把它当成钢铁一样炼,炼钢铁的快速冷却技术比炼磨料的冷却技术先进多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借鉴其他行业的知识技术和先进经验。
我原先知识面也是很窄的,只懂高分子物理,化学合成也不会。后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很难解决,所以迫使你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不断学习新知识,从材料到工艺到设备,后来懂设备后才发现我们行业的装备太落后了。所以我一直主张装备要自己定制,不
要买国外的。现在的进口砂带生产线有2个致命缺点:第一是热效率太低。一条砂带生产装备线,白鸽80年代生产线是750万大卡,现在有用800万大卡的,这种悬挂式烘箱热效率不到10%,正常的实验室烘箱热效率是30%,国外进口设备只有10%的效率,这是大家想不到的。经计算发现根本不需要750万大卡,这些热量去了哪里?能不能提高它的热效率?为什么热效率这么低?原因其实很清楚,因为产品要在烘箱里停留足够的时间,但这主要并不是为升温,而是让酚醛树脂固化到一定程度。如果把凝胶时间缩短是不是就可以节约大量能源?整个行业就没有人串联起来考虑这个问题。没有人同时既懂设备、又懂树脂、又懂制造。所以这个行业很难进步,白白燃烧掉上万吨煤,既造成污染,又浪费钱。
砂带制造的另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固化时间太长了。卷起来固化,中间和两边也会不一样。为什么不能敞开固化呢?卷起来要110度固化72小时,效率低,能耗大。能不能在烘箱里敞开固化,140度1个小时就可以了。可从来没有人想起来这样干,没有人愿意去尝试新的方法、新的工艺。上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是对的,当时国内自我封闭很多年了。可现在改革开放都30多年了,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制造了,中国的制造水平不比欧洲和日韩差,就比美国差一些,缺的就是创新。现在整个设备都需要革命性的改良来降低能耗来降低污染,我们明知还有那么多的问题,为什么不去改?
中国的人才是供过于求的,但高端人才太少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企业要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产品要从低端向高端升级,人才也要从低端往高端转移。
记者:《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智能制造的运用,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加工精度也越来越高了。有些配件从车床加工出来后,是不是就不需要涂附磨具磨抛了?另外,3D打印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业?
王胜国:我们做磨削加工的也要学习制造业的各个加工工艺。磨削加工是传统制造几十种加工工艺的其中一道工艺,它前道或者后道有各种各样的加工工艺,选用哪种工艺其实取决于投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等各种条件。我们将每种工艺对比后发现,磨削工艺还是不可替代的。比如说你讲的车床,加工精度高,而且精度会越来越高。但是不是要买一台先进的数控设备来顶替我们的砂带磨削加工。一台数控车床几十万,一台砂带机才几千,工厂主会选用哪种工艺?我认为各有所长。为什么选用砂带磨削工序?是因为这道工序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所以我认为砂带磨削能生存,能和其它加工工艺并存。
关于3D打印这个东西,我觉得对我们涂附磨具的影响是很小的。3D打印的优势是在做原型产品,单个的不批量生产的产品,3D打印是最便宜的,因为做单个的产品也用传统方法生产需要新开模具,甚至专门要一条小生产线,成本非常高。我们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是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做一万个、十万个,就把模具费用和所有的费用都摊薄了,所以3D打印在大规模生产上没法跟传统制造较量成本和生产效率。比如金属材料产品,3D打印的原材料是粉末金属,先要把金属做成粉末,再激光烧结成型,和传统铸造比能耗也是很高的,并不环保,成本也不低,不可能取代传统工艺。
记者: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行业的创新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
王胜国:《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目的,是把低端的产能消减掉,向高端发展。做这些事情除了有技术能力外,一定要有资金支持。技术人才在中国其实是很多的。加入WTO以来,外企已经替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师,中国的人才是供过于求的,但高端创新人才还是太少,比如外企培养的工程师,80-90%其实只会照抄照搬,美国工厂生产什么,他有能力在中国生产就算不错了,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不到10%,国内民企和国企就更少了,我感觉5%都没有。实现《中国制造2025》,企业要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产品要从低端向高端升级,人才也要从低端向高端转移,但最终是要靠钱来支撑的。国家在资金上支持国企,但国企的效率低,难以留住人才。民企的效率高,但很难拿到资金,也不愿意投资到研发人才上。这就是有钱的没有人,有人的没有钱。如何把这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是实现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的民企是很艰难的,不管是我们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民企没有资金支持,融资成本也很高。作为民企还牵扯到企业家个人的眼界,他觉得自己已过得不错了,能维持住就行了,就不愿意再往高端发展,觉得不确定性太大。现在民企很难,国企也很难,《中国制造2025》要求企业升级转型,要是国家能把研发资金也拨给民企发展就好了。如果不能把人才和资金结合起来,我觉得“制造2025”也是一个空口号。
记者:就我们行业来说,你有哪些预见?
王胜国:5-10年内,在研发与创新方面,中国涂附磨具还可以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国内目前涂附磨具技术水平,虽然和美国3M这样创新型的公司比差距还很显著,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企业相比,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的,比如白鸽的锆刚玉砂带开发时间只花了6个月就达到了世界1流水平,这就充分说明了国内涂附磨具和国外涂附磨具行业的技术水平。未来的10-20年,我们在国际上有没有竞争力,取决于我们行业能否持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目前国内涂附磨具行业对于研发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我经常比喻说,即使国内具有点石成金的具有神仙之力的技术人才,也是需要研发投入的,因为神仙也不是无中生有,他需要石头才可以点石成金,研发投入就是那块最基础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