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涂附磨具分会三十周年庆典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盛大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了一百多位“中国涂附磨具行业30年人物”,涂附磨具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黎珊玉等七位终身从事涂附磨具事业,取得突出成就,为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行业前辈,被授予“涂附磨具最高荣誉奖”。
当天下午,会议间隙,我们与黎总相约于酒店二楼的茶室。这位在涂附磨具一线奋战了近四十个春秋、七十四岁高龄仍执掌行业龙头、德高望重的业界传奇人物,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忆历史、谈感受、展望未来;对涂附磨具协会30年所发挥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与突破提出了殷切希望:合作、交流、携手突破。
黎珊玉副理事长主持大会
黎总: 这次过来参加会议我就跟王秘书长讲,协会又做了一件好事!三十年了,行业发展到这个地步,没有忘记这些老前辈,给这些在职的、退下去的老前辈一个重新聚会的机会,这真是一件好事。不但是鼓励年轻人为行业做贡献,也温暖了这些老人的心。因为,行业协会没有这些老一辈的付出,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敬业精神,敢打敢拼的精神,确实为我们行业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是过来人,当年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一种精神。像玉立,创业初期真的是什么都没有,饭都没得吃,就是白手起家。从当年的一个零到现在10个亿的净资产,确实是靠这种精神奋斗而来的。当年我们组织七个人到到北京东升砂布厂学习,他们工人、干部的那种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对工作的那种认真、负责任,给我们培训的七位骨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个时候,工厂的条件是相当差的,车间的气味把工人的眼睛熏得流泪,但他们没有一个叫苦的。所以,玉立一开始就找到了一个好老师。
这次协会为行业老前辈“冠名”,是对他们历史的认知,是对他们一生功劳的肯定,也表明老同志在这个行业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协会应该这么做,也只有我们涂附磨具协会这么做了,这是我们协会的一个德。这也是一个崇尚道德的问题,没有老哪有小,没有昨天哪有今天,没有落后哪有先进,没有老朽哪有精英?这是必须要承认的自然规律。协会尊重老人,尊重知识,尊重历史,其意义是很大的,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礼德,只有发扬这个传统美德才能启迪后人献身涂附磨具这个行业。
记者:整理协会的历史可以发现,建立协会这个平台以后,无论是大的国有企业还是新创立的集体企业,在协会的统计报表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数据在报表里都是公开的,各企业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在行业很快地就能够传播开,然后就可以相互学习。大家在一起开会交流,实际上是一种技术的启发,一种相互的学习和交流。黎总对协会这个平台有怎样的认识?
黎总:协会这个平台是个好平台,它不仅为行业与政府之间架起了沟通的的桥梁,也为企业之间提供了一个互通有无的渠道。如果没有协会这个平台,那么整个涂附磨具行业将会封闭得不得了;没有协会这个平台,企业之间是没有办法进行沟通的。我可以相当肯定地说——涂附磨具协会不简单!我去过上海、白鸽,到那里参观都是欢迎的。后来只要有人到玉立参观,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拍照也可以,一直都是这样,凡是到过玉立都很惊讶:“怎么这么开放”?我说,如果我的东西你看去了那就不叫技术;如果我的技术你看去了,那是一种促进,我又要上,那么新的技术就出来了。所以我认为协会组织的这些交流活动是促进行业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好机制。
三十年了,我把协会的历程分了几个阶段:前十年,以贺以权为理事长的理事会,把行业企业聚拢起来了,把协会的气氛搞起来了。那个时候协会是以国营企业,大集体企业为主体。那个十年是个蜕变时期,是由国营向多元经济的转变时期。第二个十年,是中国涂附磨具蓬勃发展的十年,带来了一个后果就是无序竞争。但是行业确实发展了,无论是量和质,速度、效益,包括出口都同步发展。那个十年是一个孵化器时期;最后这个十年,尤其是最近这五六年时间,中国涂附磨具升级了,做大了,正在由大变强。这个十年是行业的一个凤凰涅槃时期。这一届协会真的做了一些好事,没人叫做的事都做了。这一届协会是为行业办事最多,理顺条理最多,行业工作建树最多,最有活力的一届协会。
协会尊重老人,尊重知识,尊重历史,尊重人才,意义是很大的。比如协会李砚咸把李道育等老专家吸引进协会来,不但增加了协会的权威性和活力,还增加了协会的含金量,是一件大好事。李老有远见,他设计的这台砂带磨削试验机,虽然还不太完善,但是非常有意义。中国涂附磨具要继续发展,要真正地转型升级,走国际化道路,用什么手段?执行什么标准?这个标准是用什么手段测试出来的?怎么确认的?这些重要工作到现在没有一个着落。说中国涂附磨具产品质量好,没有凭证,没有量化的数据证明,说服不了客商。当初,有一家外国公司在网上找到玉立,很愿意跟玉立做生意,对玉立的几种新产品很感兴趣,尤其是棱形砂带他认为非常好。我亲自跟他谈。人家第一个就问执行的什么标准,欧标还是美(英)标?我们都没有。企标的确定也没有一个手段确认。外商两手一摊,表示很无奈。无标准生产不谈,没有标准怎么能证明你的产品是合格的?我们的标准为什么出不来?因为没有检测手段,没有这么一台设备。这一届协会,吸引了李砚咸等这些老专家,他们深刻认识到了这台设备的重要性,在他们的任职期间把这个东西搞出来,真是功德无量。不光做涂附磨具需要,原材料包括布基、纸基的拉力强度是多少牛,延伸率多少?还有胶粘剂的理化指标,我们一套数据都没有,但是外国人就要这种数据。我们跟外国人说产品质量很好,他懵得很,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这是一个很含糊的表述,如果用数据来表明产品质量的稳定,外商就知道这个产品是安全的。我们在投试的时候,必须有一台仪器指导我们怎么下料,怎么操作,怎么制定工艺走流程,这样才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到现在为止,大家都是凭经验。为什么中国涂附磨具走不出去,为什么中国涂附磨具上不了专业市场、高尖端市场,就是因为没有一套数据,国外不敢用我们的产品。当然他们也不怀疑中国涂附磨具的质量好,但是他不要你质量太好,他只要你质量稳定。当你质量稳定的时候,不是靠眼睛、靠经验来说的,必须要有专业的仪器设备来鉴定,所以这台设备必须要上。而这台设备的经营权收回到协会是必要的,否则外边会仿造;不但要收回来,而且要下文不准仿造,还要尽快申报专利。这台设备可以增加协会的权威性。
黎珊玉等7位同志被授予“涂附磨具最高荣誉奖"
黎总:协会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就照这样继续走下去。今后协会工作要想有深化交流的突破,会非常难。我们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的企业之间不要有鸿沟,不要有围墙,中国人对中国人不要保密。目前协会在原材料的交流、工作感情的交流、管理方面的交流都做得很好,下一步要在技术和信息共享上有所突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上。行业在哪方面需要突破,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发现哪个企业在技术上有突破,可以动员他在会议上交流一下,当然这就要有一个档次鉴定了,什么样的企业参加会议协会事先把关。涂附磨具本来就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包括国外的涂附磨具在内。因为涂附磨具是一种非常原始、非常简单的工具,没有多大的科技含量,不值得保密,也没有什么好保密的,只有互相沟通后大家才能共同提高,一起进步,在这个基础上把市场稳定下来,如果都相互保密封闭,市场可能更乱。等真正交流起来了大家胸怀就开阔了,就能以礼相待,相互支援。因此说,今后协会要在继续深化交流上下一番功夫,包括设备、工艺、原材料、管理等方面,如若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协会的工作慢慢地就接触到了实质性问题。目前主要停留在原材料装备的层面,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实质性的东西。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难的是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比如行业的科技成果的评审,《论文集》的编辑发行等等。就以这个为契机,真正地把技术交流开展起来,这样将会对中国涂附磨具的整体提升大有裨益。
记者:中国和外国涂附磨具差距在哪里?
黎总:中国涂附磨具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在关键技术上基本没有差距,但是总感觉中国涂附磨具与国外存在差距,具体差距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是态度,外国人在生产上的认真劲比中国人要强。为什么中国的砂带做好的话要胜过国外,如果次的话就不能用,原因就在于操作者的情绪。外国人的那种认真劲确确实实感动人。玉立近期用了一个多亿引进了三套国外设备,一条无纺布生产线、一套超薄切割片生产设备、一台超硬磨具设备。国外设备商派来玉立安装调试的工程师,每天不是八小时工作,而是要把当天的工作做完才回去休息,并且做完后还要拉开再检测一遍,并拍照存档。国外人对工作的认真精神给我们的员工很大的启发,与之交往过的工人都有很深的感触;再者是检测手段,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不清楚,没有严格的监控措施;产品检测完全是凭经验,但是凭经验检测的产品始终是原始产品,必须用数据、用严格的流程监控来保证产品不出问题,这就是监测手段上的差距;第三是宣传,在中国普遍存在一种“洋奴”现象,国人用国外产品出现质量不稳定时就说自己使用方法不正确,用国内产品出问题时就说中国产品有问题。玉立有一种菱形砂带,欧洲有一家转换公司与玉立合作拿去申报了欧洲的专利(专利所有权玉立占80%),后来这种产品卖到了马来西亚。玉立一个东南亚的经理看到了,对用户说这是玉立产品,玉立可以卖给你,但是那家马来西亚的企业却始终坚定地认为那是欧洲的产品,不认同是中国的产品。所以说我们的工人不认真,我们的检测手段不好,是造成我们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基本问题,转型升级就是要在这个方向下功夫,再有就是用国产商品的观念要转变过来。